民營企業經營管理四步走
- 分類:知識共享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5-12-03 14:53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? 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 無論是國企,還是民企,都已經進入了管理時代。沒有管理,企業就沒有效益;沒有管理,企業就不能生存。尤其對于絕大多數沒有資源優勢,沒有人力優勢,生存環境異常惡劣的民營企業來說,這個方面的差距很大,必須抓緊補課,否則發展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結合本人多年的民企管理實踐,對民企規范管理提出四點意見: 民營企業管理第一要素:完善制度體系 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 民營企業管理中的制度建設要做哪些事?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: 一是全面梳理。很多企業過去并不是沒有制度,只是這些制度不夠系統,缺乏聯系,有的甚至前后矛盾,互相沖突,或者新的制度出臺了,舊的制度還在執行,因此必須進行全面梳理,有用的留下,過時的砍掉。 二是進行分類。企業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制度、專業制度、崗位責任制三個部分,要對先設定好總體框架,然后對其進行分類,一般包括人力資源、財務、采購、營銷、行政后勤以及生產制造等,這樣形成的制度就會清晰明了,便于員工的學習和掌握。 三是系統完善。在前兩步的基礎上,對制度進行全面完善,該修訂的修訂,該補充的補充,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。尤其對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,要高度重視,仔細斟酌,因為它涉及“選人、用人、留人”的大問題。 在制度建設過程中,專業制度必須由職能部門負責起草,崗位責任制必須由“崗位”負責起草,經審核后再返回部門或“崗位”,這樣做有利于下一步制度的執行。制度審定后,要匯編成冊下發。 民營企業管理第二要素:理順內部流程 流程短,效率高,這是民企的特點,但這只適合小型企業,當企業規模比較大的時候,民營企業管理體制發生變化后,就不能再這樣做了。 民營企業管理流程建設必須考慮兩個方面: 一是必須與規章制度相結合。規章制度的本身就包含著對運行程序的基本要求,因此,可以針對各項專業規章制度對流程做進一步明確,使之條理化,并輔之時間控制點和具體要求。 二是必須與機構設立相結合。企業小的時候,機構比較少,“后方”的人少,“前線”的人多,給予分支機構的權利都比較大。當企業進入規范期之后,從強化專業管理的角度出發,一般都采取了集權管理的模式,對基本政策進行統一、規范,這樣就必然涉及有些權利的上移,涉及職責范圍的調整,因此,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對內部流程進行重新調整。 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,流程的設立要按照“能短則短,不能短則長”的原則去確定,不能片面強調“效率”而忘記了“效果”,有些情況下,可以放棄“效率”而保證“效果”。 民營企業管理第三要素:建立考核體系 事實證明,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,有了考核沒有獎懲也不能管理到位。必須運用好考核、獎懲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。 考核體系的建設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 一是經濟技術指標考核。經濟技術指標反映著企業的整體運行質量,必須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考核方案。考核指標的確定,要在全面分析自己歷史數據的基礎上,還要結合同行業的先進水平進行綜合考慮。經濟技術指標考核是全員性的,以月度為考核周期,獎懲兌現,以起到及時激勵作用。 二是管理目標考核。這是針對各職能部門、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設定的年度、月度關鍵績效指標,以及日常安排的臨時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,這項考核與各級主管的年度績效獎金掛鉤,同時也是對各級主管進行綜合評價的手段。 三是員工行為考核。行為考核看似簡單,但它發揮的作用很大,包括的內容也很多。譬如:勞動紀律、工作紀律、現場衛生、工裝穿戴、會議紀律、接聽電話、禮儀禮節等等,對這些事項進行全面分解、細化,并提出明確的考核標準。 以上三種考核手段構成了內部的考核體系,在考核權重劃分上再進行綜合平衡,突出重點,兼顧其他,只要持之以恒地推進,必將大大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。 民營企業管理第四要素:強化監控體系 監控體系的建設要按照“事前預審、過程控制、事后審核”的全過程監控原則來進行,改變過去沒有監控或者只監控“結果”的做法。 監控體系的建設,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: 一是建立價格預審制度。價格預審制度的設立,主要是要把監控的工作做到前面,通過價格數據庫的建立,對工程、采購、銷售以及其他涉及經濟往來的項目,在項目實施之前就進行全面核價。 二是建立全面預算管理。很多民企沒有預算管理的概念,更談不上全面預算管理。全面預算一方面可以使各級主管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,即時比對,自我檢查,自我發現問題;另一方面也是對企業日常經營水平和整體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控。 三是建立專項審計制度。除了常規的審計項目外,建立以總經理為指令的臨時項目的專項審計,意義重大。專項審計發現的問題,要體現“嚴管重罰”的思想,以起到警示作用。 事實上,沒有了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的監督,當發現“結果”存在問題的時候,已經很難挽回由此帶來的損失了。因此,監控必須從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入手。 ?
民營企業經營管理四步走
【概要描述】? 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
無論是國企,還是民企,都已經進入了管理時代。沒有管理,企業就沒有效益;沒有管理,企業就不能生存。尤其對于絕大多數沒有資源優勢,沒有人力優勢,生存環境異常惡劣的民營企業來說,這個方面的差距很大,必須抓緊補課,否則發展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結合本人多年的民企管理實踐,對民企規范管理提出四點意見:
民營企業管理第一要素:完善制度體系
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
民營企業管理中的制度建設要做哪些事?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:
一是全面梳理。很多企業過去并不是沒有制度,只是這些制度不夠系統,缺乏聯系,有的甚至前后矛盾,互相沖突,或者新的制度出臺了,舊的制度還在執行,因此必須進行全面梳理,有用的留下,過時的砍掉。
二是進行分類。企業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制度、專業制度、崗位責任制三個部分,要對先設定好總體框架,然后對其進行分類,一般包括人力資源、財務、采購、營銷、行政后勤以及生產制造等,這樣形成的制度就會清晰明了,便于員工的學習和掌握。
三是系統完善。在前兩步的基礎上,對制度進行全面完善,該修訂的修訂,該補充的補充,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。尤其對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,要高度重視,仔細斟酌,因為它涉及“選人、用人、留人”的大問題。
在制度建設過程中,專業制度必須由職能部門負責起草,崗位責任制必須由“崗位”負責起草,經審核后再返回部門或“崗位”,這樣做有利于下一步制度的執行。制度審定后,要匯編成冊下發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二要素:理順內部流程
流程短,效率高,這是民企的特點,但這只適合小型企業,當企業規模比較大的時候,民營企業管理體制發生變化后,就不能再這樣做了。
民營企業管理流程建設必須考慮兩個方面:
一是必須與規章制度相結合。規章制度的本身就包含著對運行程序的基本要求,因此,可以針對各項專業規章制度對流程做進一步明確,使之條理化,并輔之時間控制點和具體要求。
二是必須與機構設立相結合。企業小的時候,機構比較少,“后方”的人少,“前線”的人多,給予分支機構的權利都比較大。當企業進入規范期之后,從強化專業管理的角度出發,一般都采取了集權管理的模式,對基本政策進行統一、規范,這樣就必然涉及有些權利的上移,涉及職責范圍的調整,因此,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對內部流程進行重新調整。
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,流程的設立要按照“能短則短,不能短則長”的原則去確定,不能片面強調“效率”而忘記了“效果”,有些情況下,可以放棄“效率”而保證“效果”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三要素:建立考核體系
事實證明,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,有了考核沒有獎懲也不能管理到位。必須運用好考核、獎懲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。
考核體系的建設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
一是經濟技術指標考核。經濟技術指標反映著企業的整體運行質量,必須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考核方案。考核指標的確定,要在全面分析自己歷史數據的基礎上,還要結合同行業的先進水平進行綜合考慮。經濟技術指標考核是全員性的,以月度為考核周期,獎懲兌現,以起到及時激勵作用。
二是管理目標考核。這是針對各職能部門、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設定的年度、月度關鍵績效指標,以及日常安排的臨時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,這項考核與各級主管的年度績效獎金掛鉤,同時也是對各級主管進行綜合評價的手段。
三是員工行為考核。行為考核看似簡單,但它發揮的作用很大,包括的內容也很多。譬如:勞動紀律、工作紀律、現場衛生、工裝穿戴、會議紀律、接聽電話、禮儀禮節等等,對這些事項進行全面分解、細化,并提出明確的考核標準。
以上三種考核手段構成了內部的考核體系,在考核權重劃分上再進行綜合平衡,突出重點,兼顧其他,只要持之以恒地推進,必將大大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四要素:強化監控體系
監控體系的建設要按照“事前預審、過程控制、事后審核”的全過程監控原則來進行,改變過去沒有監控或者只監控“結果”的做法。
監控體系的建設,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:
一是建立價格預審制度。價格預審制度的設立,主要是要把監控的工作做到前面,通過價格數據庫的建立,對工程、采購、銷售以及其他涉及經濟往來的項目,在項目實施之前就進行全面核價。
二是建立全面預算管理。很多民企沒有預算管理的概念,更談不上全面預算管理。全面預算一方面可以使各級主管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,即時比對,自我檢查,自我發現問題;另一方面也是對企業日常經營水平和整體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控。
三是建立專項審計制度。除了常規的審計項目外,建立以總經理為指令的臨時項目的專項審計,意義重大。專項審計發現的問題,要體現“嚴管重罰”的思想,以起到警示作用。
事實上,沒有了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的監督,當發現“結果”存在問題的時候,已經很難挽回由此帶來的損失了。因此,監控必須從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入手。
?
- 分類:知識共享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5-12-03 14:53
- 訪問量:
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
無論是國企,還是民企,都已經進入了管理時代。沒有管理,企業就沒有效益;沒有管理,企業就不能生存。尤其對于絕大多數沒有資源優勢,沒有人力優勢,生存環境異常惡劣的民營企業來說,這個方面的差距很大,必須抓緊補課,否則發展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對剛剛進入規范期的民企來講,不要好高騖遠,必須腳踏實地,練好基本功。結合本人多年的民企管理實踐,對民企規范管理提出四點意見:
民營企業管理第一要素:完善制度體系
民企在創立初期,是不需要太多制度的,制度多了搞不好反而會成為這個時期的障礙。但是,企業在進入規范期之后,如果沒有完備的規章制度,一定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。
民營企業管理中的制度建設要做哪些事?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:
一是全面梳理。很多企業過去并不是沒有制度,只是這些制度不夠系統,缺乏聯系,有的甚至前后矛盾,互相沖突,或者新的制度出臺了,舊的制度還在執行,因此必須進行全面梳理,有用的留下,過時的砍掉。
二是進行分類。企業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制度、專業制度、崗位責任制三個部分,要對先設定好總體框架,然后對其進行分類,一般包括人力資源、財務、采購、營銷、行政后勤以及生產制造等,這樣形成的制度就會清晰明了,便于員工的學習和掌握。
三是系統完善。在前兩步的基礎上,對制度進行全面完善,該修訂的修訂,該補充的補充,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。尤其對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,要高度重視,仔細斟酌,因為它涉及“選人、用人、留人”的大問題。
在制度建設過程中,專業制度必須由職能部門負責起草,崗位責任制必須由“崗位”負責起草,經審核后再返回部門或“崗位”,這樣做有利于下一步制度的執行。制度審定后,要匯編成冊下發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二要素:理順內部流程
流程短,效率高,這是民企的特點,但這只適合小型企業,當企業規模比較大的時候,民營企業管理體制發生變化后,就不能再這樣做了。
民營企業管理流程建設必須考慮兩個方面:
一是必須與規章制度相結合。規章制度的本身就包含著對運行程序的基本要求,因此,可以針對各項專業規章制度對流程做進一步明確,使之條理化,并輔之時間控制點和具體要求。
二是必須與機構設立相結合。企業小的時候,機構比較少,“后方”的人少,“前線”的人多,給予分支機構的權利都比較大。當企業進入規范期之后,從強化專業管理的角度出發,一般都采取了集權管理的模式,對基本政策進行統一、規范,這樣就必然涉及有些權利的上移,涉及職責范圍的調整,因此,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對內部流程進行重新調整。
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,流程的設立要按照“能短則短,不能短則長”的原則去確定,不能片面強調“效率”而忘記了“效果”,有些情況下,可以放棄“效率”而保證“效果”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三要素:建立考核體系
事實證明,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,有了考核沒有獎懲也不能管理到位。必須運用好考核、獎懲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。
考核體系的建設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
一是經濟技術指標考核。經濟技術指標反映著企業的整體運行質量,必須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考核方案。考核指標的確定,要在全面分析自己歷史數據的基礎上,還要結合同行業的先進水平進行綜合考慮。經濟技術指標考核是全員性的,以月度為考核周期,獎懲兌現,以起到及時激勵作用。
二是管理目標考核。這是針對各職能部門、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設定的年度、月度關鍵績效指標,以及日常安排的臨時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,這項考核與各級主管的年度績效獎金掛鉤,同時也是對各級主管進行綜合評價的手段。
三是員工行為考核。行為考核看似簡單,但它發揮的作用很大,包括的內容也很多。譬如:勞動紀律、工作紀律、現場衛生、工裝穿戴、會議紀律、接聽電話、禮儀禮節等等,對這些事項進行全面分解、細化,并提出明確的考核標準。
以上三種考核手段構成了內部的考核體系,在考核權重劃分上再進行綜合平衡,突出重點,兼顧其他,只要持之以恒地推進,必將大大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。
民營企業管理第四要素:強化監控體系
監控體系的建設要按照“事前預審、過程控制、事后審核”的全過程監控原則來進行,改變過去沒有監控或者只監控“結果”的做法。
監控體系的建設,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:
一是建立價格預審制度。價格預審制度的設立,主要是要把監控的工作做到前面,通過價格數據庫的建立,對工程、采購、銷售以及其他涉及經濟往來的項目,在項目實施之前就進行全面核價。
二是建立全面預算管理。很多民企沒有預算管理的概念,更談不上全面預算管理。全面預算一方面可以使各級主管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,即時比對,自我檢查,自我發現問題;另一方面也是對企業日常經營水平和整體運行質量的過程監控。
三是建立專項審計制度。除了常規的審計項目外,建立以總經理為指令的臨時項目的專項審計,意義重大。專項審計發現的問題,要體現“嚴管重罰”的思想,以起到警示作用。
事實上,沒有了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的監督,當發現“結果”存在問題的時候,已經很難挽回由此帶來的損失了。因此,監控必須從“事前”和“過程”入手。
400-022-8981
電話:022-23707580
E-mail:daorigin@volos.com.cn
總公司地址:天津市華苑產業區海泰發展六道6號海泰綠色產業基地F座6門4層
分公司:深圳道本未來科技有限公司
分公司地址:深圳市羅湖區清水河街道清水河一路深業進元大廈1座7層
分公司電話:0755-25108023

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
或搜索“道本科技”
更多精彩等著你!
Copyright ? 道本科技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